返回首页  |   VR探索学校      
中文  /  English
从威敏到万汇,他们“破立并举”,续写教育故事(上篇)
发布时间:2022-05-06 19:55:12 访问量 1637

按照成都市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通知要求,4月30日前,各民办小学、民办初中就将公布学校招生简章。从4月29日下午起,已陆续有民办学校公布招生简章。


一所好学校,究竟好在哪里?理念、课程、团队、老师、机制、平台、文化……选学校,宜抓大放小,从主方向上确定战略,其余都是细枝末节。


其中,重中之重,便是看校长和老师



在“选校黄金期”,为了避免幼升小、小升初家长们走弯路,小浪特别邀请到都江堰市万汇学校小学团队,看这群躬身一线,有数十年经验的教育人,如何定义“优质民办教育”。


此系列共三期,第一期跟随万汇学校小学府校长刘娟领略“用生命高度看教育,用生命积淀办万汇”;第二期和第三期,与小学核心团队一起感受万汇最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看美好的顶层设计如何落地。



2021年11月2日,英国威斯敏斯特公学官网宣布称,威敏公学在海外授权的唯一一所国际学校——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结束运营。


由于政策影响,这所备受成都师生家长期待的国际化学校夭折。但作为高端国际教育项目,其投入之大,在项目开始前三年便高薪招募核心团队,提前做课程软实力构建。


威敏总校团队携手中国团队,在两年时间里,不断做教学研讨、构建课程,开放分享珍贵的资料资源……其中,小学管理团队由刘娟校长牵头,在“破”和“立”中已初步形成威敏小学部的美好教育蓝图。


如今,威敏这个磨合两年多时间的小学六人核心团队,集体入驻到都江堰市万汇学校,并成为支撑起万汇小学部的骨干。他们将系统而深厚的中国国家课程,融入芬兰和英国教育最优元素,让孩子拥有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万汇,以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广泛而平衡的课程设计、突破时空与学科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出学术、情感、社交、道德、身心等全面发展的未来学子,成就以中国特质、影响世界的人才。



此次,小浪采访了5位教师,看看他们如何在万汇继续未完成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何将美好的教学设计逐步落地,变为现实?此篇为上篇


尹跃刚:

对话,是万汇教育的核心,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



尹跃刚


从事小学教育的22年里,其成长足迹连接教学与管理、公办与民办、中国与国际、学校教育与社会公益,却从未离开过语文课堂。


曾在成都市“五朵私花”之一的民办名校和“五朵金花”之一的公立名校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长期承担关键年级学科教学质量的领衔和把关工作,多次在所在区域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第一。


他曾以课程教学中心主任的角色,参与主创天府新区新体制学校--天府七小,所构建的全科整合课程体系成为广受关注的教学成果。


近年,因中国课程领域取得的实绩,他受到英国知名公学邀请,以学术主任角色,与剑桥大学、公学教育专家们一起工作,开发和规划小学学术课程,建立课程融合方法,将中国国家课程与剑桥国际小学课程整合为一个系统。


在成都威斯敏斯特筹备期间,比对当前全球关于儿童发展、学习研究和国际课程资源,对剑桥国际课程、芬兰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IPC(国际小学课程)、PYP(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阶段课程)、CGC(共同点协作全球教育社区)等有充分理解。



从成师附小的小学语文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到天府七小创校,着力探索自然教育,搭建全科融合课程体系,再到成都威斯敏斯特公学的小学主任,将中国课程、剑桥国际课程还有威敏教学法进行有机融合。


尹跃刚从事小学教育的22年里,不变的是扎根一线语文课堂,变化的是不断尝试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


尹跃刚(现万汇小学副校长)、黄琳姗(现万汇小学国际中心主任)和Mr.Harris校长(原英国威斯敏斯特学术副校长)讨论融合课程


威敏的两年筹备期,尹跃刚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全人教育理念,探索对话教育,梳理以评促学教学法,并做了大量课程设计。


最令他心动的就是对话教育,“威斯敏斯特精神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指导中。这激发了对学科的热情,传达了知识,发展了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从教条、偏见或不假思索的一致性中解放出来”(引用自伦敦威斯敏斯特员工手册)。


如今加盟万汇,尹跃刚担任万汇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负责牵头万汇课程设计、实施、监控和评估。“既是一名施工者,又是一名监工者。”尹跃刚从自己的班级开始实践,去推动对话教育在万汇课程中落地。



万汇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所“先有课程,再有建筑”的学校。设计之初,所有的建筑设计皆是为服务好课程活动的施展打造。


比如两间教室之间,门是互通的,有交互作用,可提供分层教学、联合教学。两间教室中间还有个小屋,孩子们可以进行团队讨论,可上自习,可进行心理谈话等活动。教室内有可以滑动的椅子,教室外有可以闲坐的沙发区,校园内随处可见能够用于户外演讲的讲坛等。


这,都为对话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让对话从课堂到课外,成为万汇的教育文化


谈话和对话是一回事吗?尹跃刚说道:“不是所有形式的谈话都对学习具有同等效力,而我们所说的‘对话’并非是指任何类型的谈话。在对话中,参与者能聆听彼此,分享各自的想法,对自己的话语作出相应解释,并参与到他人的想法中去。特别是在对话中,人们探索并评估不同的视角和理由。”



因此,万汇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建构起来的,常常可以看到多个学生参与彼此的想法,而不仅仅是回答老师问题。


秉持“少即是多”的原则,老师在课前需要精准目标,精选内容和材料,最重要的是精心设置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去构建想法,邀请他人一起思考,礼貌地质疑并接受挑战


对话中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和作出的贡献在对话者之间相互联系,这能使知识在一堂课上或在一系列有联系的课程之间共同构建起来。



“不只在课堂上充满正式对话,课下非正式的对话,更是会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尹跃刚说道,并讲起了小故事。


一天晚饭后,一名学生遇到尹跃刚,请他带着去赏花。在牡丹园,这位孩子感叹道:“这牡丹怎么开始谢了呀?”


尹跃刚回应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花期一过,就得等到明年了。”


“明年?哎,得明年才能赏牡丹了。”


“是啊。不过,花明年会再开。今天你发脾气的那节数学课,是不会再来了。”


他见机便通过对话与听数学课时的事件建立联系。“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朴素的哲理,便于非正式对话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孩子心里。


倾听学生声音,是对话的关键,也是万汇期末评估中的其中一项,通过讨论和问卷调查,邀请学生们全方位反馈在学校的经历,一堂课、一项活动、一次事件、一个话题……多种形式的对话,发展出万汇包容多元的对话文化


中西方优秀教育者,世界顶级教育资源和思想在这里汇融,大家通过对话和交流去实现集体效能,往上肆意生长。


这些年,尹跃刚在自然教育领域颇有研究。“万汇生长在青城山下,自然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鲜活的学习场景,还是生动的学习方式。”


他从自己的学科开始,做起“自然笔记”。后来,美术老师把写生带了进来,科学老师加入了科学观察与发现。现在,“自然笔记”已经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了一个跨学科项目。



万汇的教育理念是“发现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潜能,为他们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作为万汇一员和学术领导,尹跃刚常常会问自己,“在孩子的一生中,小学教育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小学教育如何延伸,以打好基石,又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成为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谈及小学团队,尹跃刚称,大家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已形成“和而不同”的默契。“万汇的工作氛围是开放且富有挑战的。当你需要和小伙伴沟通商量,一起构建想法时,很容易接受到彼此礼貌的质疑和挑战。很多事情都要经历大量讨论和论证,接受质疑,重新解释,才得以最终形成。”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万汇的每一天都是忙碌且有目标感的。“教育,就是做好日常,让每一天都愉悦又富节奏,日积月累,在这片热土上才能真正生长出中国式的全人教育。”


朱义蓉

万汇,是美好教育理想落地的地方



朱义蓉


曾就职于成都市小学“五朵金花”之一,历任数学教师、英语教师、班主任、学科组长、教育科研负责人、国际部负责人等职务,全方位熟悉并了解中国基础教育体系。


在成为侧重课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同时,她也成为一名团队引领者,带领团队一起探索三种PBL——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芬兰现象式教学,促进新型学习方式成为学校教育的日常实践。


曾赴美担任汉语教师,通过中西教育实践比对、学习、思考,回国后优化学校教师发展和培训体系,将西方优秀教育理念和实践融入其中。


在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筹建工作中,她所研发的活动课程,从理念到体系,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的路径”被英国公学顶级教育专家深度认同。


此外,她持续与英国公学本部专家一起共构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的教育系统,组织教师每周开展研讨,包括学术课程、活动课程、成长关怀、教师发展、特色发展等二十余个主题活动。


24年教育经验,使她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去融合中国基础教育、国际教育和中西教学法,为学生未来赋能。


2010年,朱义蓉通过国家汉办的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去到美国,做了一年汉语志愿者老师。那一年,她开始接触到国际教育,为后来投身于国际化学校埋下种子。


于是,24年间,从青羊区、锦江区重点学校,到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再到如今的都江堰市万汇学校,一切历练,只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真正从教育设计的角度去拥抱国际教育,还是在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的筹建工作中。


“在那期间,我深入了解和学习学术课程、联合课程以及成长关怀。尤其是成长关怀,它不同于常说的‘关心’或‘关爱’,而是一种专业、有同理心、有支持系统的关怀体系,能给到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教育愿景和教育设计,让我接触到了全新领域,还打开了我的国际教育之窗。”朱义蓉坦言,现在与威敏原班人马一起来到万汇,就是要将美好的教育设计真正落地,让美好成为现实



除了担任万汇小学德育中心主任,朱义蓉同时还负责联合课程体系搭建,“在万汇,学校致力于构建广泛而平衡的课程,拿社团来说,是为孩子们提供基于真实任务来完成项目的机会,在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真实社会、真实生活、真实需求,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兴趣班。”


比如学校的万汇银行、能量商店和文创社这三个社团,学生日常在学术、活动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可以兑换成能量点,存入万汇银行,又在能量商店用银行里的“存款”购买心仪“商品”。


而心仪的商品来自于文创社,于是不同社团的学生既有各自的“专业”,又有整个“校园经济”体系全盘参与,从校园“货币体系”、“产品研发与生产”到“商品流通”、“定价与防止通胀”,学生会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不断尝试和实践。


农耕社团的同学用果皮制作酵素


“在万汇,我们教师团队完全可以立足于孩子发展需求和真实生活来做课程建设。大家有共同的教育追求,也有各自不同的专长,比如学术课程、联合课程、成长关怀、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等。这,是一个可以彰显合力的高效能团队。”



朱义蓉坦言,万汇教师对孩子特别人文,特别关注孩子需求和健康,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更是俯下身子,甚至蹲下来让孩子能够和老师平视,再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看法。“我们以同理心去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然后以非常专业严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朱义蓉欣慰道,“我的教育理想正在万汇慢慢落地,我的教育实践也将在万汇渐渐升华。”


文章转自小浪升学圈